返回

生平简介

 雷烨,又名项俊文,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后项村人。1938年奔赴延安进入抗大学习,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由八路军总政治部派往晋察冀军区任战地新闻记者,在极端困难与险恶的环境中,从事新闻采访报道工作。为了团结冀东爱好文艺的人士,并改进当地的文艺工作,发起组织“路社”,互勉向着鲁迅的道路前进,在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先后出版了《路》、《文艺轻骑队》、《国防最前线》等刊物。         1941年转到冀东部队领导机关工作,开始任冀东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后又改任组织科长。繁忙的日常工作并没有影响他采访和写作,相反,却使他搜集到了极其丰富的材料。在1941年和1942年里,他随部队转战在冀东滦河沿岸和热南伪满边境,拍摄了很多新闻照片,集中反映了冀东人民子弟兵驰骋滦河,挺进热南,突破“伪满国防线”转战古长城内外的实况。他记录了日寇血洗潘家峪、烧死杀死我无辜同胞一千多名的“潘家峪大惨案”,记录了日寇拆房并村制造“人圈”,奴役人民的情景。他不是一个专职的摄影记者,但他辛勤采访、精心拍摄的照片无论在质量上或数量上,都比专职摄影记者毫不逊色。1942年他拍摄的《熊熊的篝火》,以及《战斗在喜峰口》等作品,被认为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摄影佳作之一。      1942年冬,雷烨被选为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的参议员,他带着照相机和所拍摄的材料,从冀东越过敌人的封锁线来到冀西抗日根据地。他参加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后,即到晋察冀画报社将自己在冀东所拍的全部底片送交画报社长期保存、使用。社长沙飞看后如获至宝,大为赞赏,当即决定在《晋察冀画报》第3期出版专辑,作为向画报社成立一周年的献礼。沙飞请雷烨留下协助选定照片、编写说明,并撰写一篇长篇纪实文章对冀东抗日战争全面报道,配合照片一同发表。         1943年4月20日,雷烨在河北平山县曹家庄撰写照片说明时,遭遇日寇包围。在紧急情况下,他用手枪掩护警卫员突围,终因寡不敌众,在南段峪村身负重伤,他从容地砸碎了照相机和自来水笔,用最后一颗子弹自尽,壮烈殉国。1959年,雷烨烈士的遗骨由平山县南段峪迁葬至华北军区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