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生平简介

徐以新,1911年11月14日出生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岭洋乡。原名徐一新。在浙江衢州第八中学(现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读书期间,1926年12月上旬,北伐军第 徐以新 徐以新 二十六军第二师胜利进驻衢州城。在衢县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华月峰带领下,徐以新有幸接触了北伐军二师政治部王天元等一批共产党员。他发现这些共产党员和华月峰老师一样,心中有理想、作风很严谨、工作有朝气,并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16岁的徐以新决定参加北伐军,北伐军长官考虑到徐以新看上去像个小鬼模样,就没有带他走。但徐以新参军决心很大,3天后他瞒着家人,身穿老师送给他的一件旧大衣,怀揣一块用作生活费的银元,一路追赶北伐军,直追到杭州附近的富阳才赶上队伍。北伐军的长官看到徐以新参军热情高,人很机灵,吃苦耐劳,所以在1927年1月,正式批准他入伍。由于徐以新在学校做过宣传工作,后来便担任了北伐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师宣传科见习官。在部队里,徐以新每天写稿、写标语、画宣传画,有时还排演一些小节目,日子过得很充实。 1927年3月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在总指挥部工作。4月在武汉中共中央军委任技术秘书,经陈赓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7月调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政治部任科员。参加八一南昌武装起义。在赴广州途中任第二十军第三师师长周逸群的机要秘书。9月,任起义代总指挥贺龙的机要秘书。10月到香港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7年12月赴苏联留学。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苏联总参谋部学习。1930年转为共产党员。1931年从苏联回国,任共青团沪中区委书记。后做通讯联络和培训报务员工作。1931年11月被派往鄂豫皖苏区,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鄂豫皖苏区外交委员会主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军委参谋主任。1932年12月,随军向川陕地区进军,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主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秘书长、中共川陕省委委员。1933年5月至7月以红四方面军参谋主任身份与西北军杨虎城将军的全权代表孙蔚如谈判,达成秘密协议,为受围的红军开辟出一条红色交通线。8月,因反对张国焘分裂党的路线,被逮捕关押。跟随部队三过草地,两过雪山,直到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方获自由,担任红四方面军高级参谋。1937年3月任西路军干部团政治部主任。西路军失败后,1937年12月经兰州、西安回到延安。 1938年4月至 徐以新陆红夫妇及孩子在延安窑洞前 徐以新陆红夫妇及孩子在延安窑洞前 1939年4月任鲁迅艺术学院训育处主任、政治处主任。在抗大、鲁艺、陕公、女大等学校讲授《社会主义概论》等课程。1939年7月至1940年7月任中央统战部干部科科长。1941年7月任中央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兼宣传部长。1942年5月任中央整风学习委员会秘书主任。1943年1月任中央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兼中央管理局政治部主任。1945年4月至6月作为中直、军直代表团候补代表参加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特地叮嘱最 好能到县一级基层锻炼。1945年11月赴东北,任干部队队长。同月至1946年4月任中共热河省热东地委副书记。1945年12月至1946年初任中共辽东地委副书记兼军分区副政治委员。1946年6月至1948年8月在黑龙江任中共依兰县委书记。1946年8月至1947年3月任中共依(兰)勃(利)桦(南)中心县委委员。1947年3月至7月任中共合江省第一分区地委(勃利)委员。1948年8月至11月任中共佳木斯市委书记。同年10月至1949年1月任东北军区政治部卫戍部部长。1948年11月至1949年6月任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5月至1951年1月任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副司长。1951年1月至1954年8月任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副司长、司长。1952年作为顾问随周恩来访问苏联,参加周恩来同斯大林的多次会谈。因工作出色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表扬。1954年9月由周恩来亲自指派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尔巴尼亚首任大使。1958年5月至1962年2月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挪威大使。1962年5月至1965年12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叙利亚大使。1966年1月至1979年2月任外交部副部长。“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8年6月至1979年1月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79年8月至1982年4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巴基斯坦大使。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94年12月30日逝世。